爐具網訊:2022年,河南省將加速推進能源清潔低碳高效發展。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,堅持“增氣減煤”同步,有序推進清潔能源替代,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,因地制宜推進清潔取暖。詳情如下:
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對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1250692號提案的答復
蔡根喜委員:
您提出的關于《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理念深入開展我省臭氧污染治理》的提案收悉。經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、省農業農村廳共同研究,現答復如下:
2021年以來,全省上下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積極貫徹黨中央、國務院和省委、省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,緊盯目標任務,精心謀劃部署,強化攻堅措施,狠抓工作落實,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,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、幸福感顯著增強。
一、開展的主要工作
(一)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
堅持優化存量和提升增量兩手并重,加快推進產業綠色轉型。一是推進新興產業鏈現代化提升。實施2021年度新興產業鏈“四個清單”,推動213個重點項目年度完成投資超過600億元。2021年,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.2%、較傳統產業和高耗能工業增速均高出12.1個百分點,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24%、同比提升1.6個百分點;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%、較傳統產業和高耗能工業增速均高出17.9個百分點,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12%、同比提升0.9個百分點。二是加快調整優化產業機構。制定《河南省淘汰落后產能綜合標準體系》,從嚴從緊從實控制高耗能、高排放項目建設,實施落后產能清零行動。2021年,淘汰8家企業112臺落后設備,關停落后煤電機組5臺82.5萬千瓦,完成76個產業集群升級改造及周邊區域綜合整治,推動完成10家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。三是堅決遏制“兩高一低”項目盲目發展。根據《河南省堅決遏制“兩高”項目盲目發展行動方案》《關于建立“兩高”項目會商聯審機制的通知》要求,明確省“兩高”項目類別、處置措施、政策機制,規范審批程序,堅決遏制“兩高一低”項目盲目發展。實施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碳改造三年行動計劃,2021年完成30%以上重點用能單位改造。四是提升工業能效。“十三五”以來,累計對738家企業和數據中心開展節能監察、為616家企業提供了節能診斷服務,在鋼鐵、焦化、合成氨等6個高耗能行業開展能效對標達標活動和能效“領跑者”活動。組織實施電機、變壓器等通用設備能效提升行動,促進重點用能設備實現系統節能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了35.77%,2021年又下降了7.27%。五是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。制定出臺《關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的若干意見》《河南省“十四五”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》《河南省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工作方案》及三個配套方案等,將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作為重中之重,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、新興產業搶灘占先、未來產業前瞻布局。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,鼓勵企業推行綠色制造,實施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,“十三五”期間,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38家、綠色工業園區12個、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14家、綠色設計產品62個,省級綠色工廠128家。
(二)深入調整優化能源結構
創新工作機制,完善政策措施,優化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,有序實施煤炭消費替代,加大外電引入力度,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。一是嚴格實施能耗“雙控”和煤炭消費替代。分解下達各地“十四五”及2021年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“雙控”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。印發實施《河南省2021年節能降耗工作要點》等文件,明確年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及重點任務。持續推進清潔取暖,推動平原地區散煤清零,全年累計發現并取締散煤銷售點56個,拆改燃煤散燒設施設備5452個(套),查辦違法生產經營案件108件,查處不合格潔凈型煤258噸。全省所有新建、改建、擴建耗煤項目一律實施煤炭減量或等量替代,著力壓減高耗能、高排放、過剩落后產能煤炭消費總量。2021年全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強度下降2.8%。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。建立“月調度、季監測、年通報”制度,壓茬推進可再生能源項目重點項目建設,2021年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789萬千瓦,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累計達4040萬千瓦。三是加大外引電力力度。加快重點輸電通道建設,釋放天中直流、青豫直流輸電能力,2021年全省累計吸納外電716億千瓦時,同比增加115.2億千瓦時、增長19.2%。積極謀劃外電通道建設,陜電入豫工程已列入國家“十四五”電力發展規劃開工項目。
(三)穩步推進調整交通運輸結構
一是推動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“公轉鐵”、“公轉水”。2021年度全省鐵路貨運量9547萬噸,同比增加2.9%;內河航道水路貨運量3584萬噸,同比增加32.3%。大力發展多式聯運,全省集裝箱公鐵、鐵水總量60.3萬標準集裝箱,同比增加21%。二是加快車(機)結構升級。積極推廣新能源車輛,2021年度全省新增786輛新能源公交車,累計新增新能源公交車3.31萬輛,占比86%;新增新能源出租汽車2500臺,占新增出租汽車的82%;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超過56萬輛,新建專用充電樁8600個,累計達到5.16萬個;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和老舊車22.1萬輛。
(四)大力推進工業企業污染治理
開展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提升行動,加快推動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物全面達標排放。推進鋼鐵、水泥行業差別化電價、水價政策,提升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積極性。2021年,全省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序46個、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序196個、清潔運輸改造企業102家、工業爐窯綜合治理2315座、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345臺、生物質鍋爐升級改造88臺、燃煤機組綜合治理41家、垃圾焚燒爐治理27座、16座沖天爐改造任務。
(五)積極推進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堅
加強省市兩級夏季臭氧精準預報能力,科學、精準實施區域聯防聯控,組織13個省轄市(區)加入生態環境部“一市一策”跟蹤研究,5個省轄市加入省級“一市一策”駐點跟蹤研究,積極邀請省內外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生態環境系統內單位參與“一市一策”駐點跟蹤研究。督促各駐點團隊重點開展夏季臭氧污染跟蹤研究,建立臭氧污染案例庫,利用走航監測、衛星遙感、關聯分析等方法綜合分析臭氧污染成因,構建城市揮發性有機物(VOCs)動態化排放清單,提出臭氧防控“一市一策”解決方案,支撐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科學決策和精準施策。2021年,全省完成VOCs源頭替代企業2772家,實施高效治理工藝665家,開展泄露檢測與修復208家,臭氧濃度與2020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,臭氧超標天數同比減少4天,較2019年同期減少35天,VOCs治理和臭氧防控成效明顯。
(六)強力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
嚴格實施重型柴油車國六排放標準,加強排放檢驗機構監管。截止2021年底,累計檢查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3043家,處罰32家,累計停站天數2606天,處罰金額540萬元;扎實推進重點路段柴油貨車路檢路查,全年共檢測柴油貨車134萬輛,檢出排放不合格車輛1.17萬輛;加快推進大宗物料運輸企業門禁系統建設,全省累計安裝8498家,聯網8395家;充分依托遙感監測設備進行道路執法,全省共建設固定式遙感設備278臺、移動式遙感設備118臺,篩查柴油車輛1833萬余輛,抄告公安部門處罰5365輛;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,全省監督性抽測3.7萬臺,處罰使用不達標機械違法行為630起,罰款金額538.1萬元,有效遏制了移動源超標排放行為。
(七)持續提升監測監控能力建設
不斷健全省、市、縣、鄉、企業五級生態環境自動監測網絡體系。截止目前,全省共建成100個國控站、251個省控站、1804個鄉鎮空氣質量監測站,實現全省域空氣質量監測全覆蓋。在全國率先完成全域大氣顆粒物組分觀測網,包括城市站點20個,邊界站點6個和3個高山站、2個背景站,初步構建了城市光化學監測網,實現了臭氧、VOCs組分等自動監測。在石化、化工、工業涂裝和包裝印刷等涉VOCs的工業園區積極推進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能力建設,對重點工業園區加強監測監管,持續實現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“動態全覆蓋”,推動監管模式由“被動”向“主動”轉變。
二、下一步工作計劃
通過大氣污染防治攻堅,我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,但重點區域、重點領域大氣污染問題仍然突出,各項空氣質量指標仍處于高位;臭氧污染日益凸顯,已成為導致部分城市夏季空氣質量超標的首要因子;移動源成為氮氧化物排放主要來源,對秋冬季細顆粒物污染和夏季臭氧污染產生較大影響,完成國家“十四五”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,形勢依然嚴峻,任務十分艱巨。我省將重點開展以下幾個方面工作:
(一)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戰略
研究制定《河南省“十四五”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》,完善能耗“雙控”制度。印發實施《河南省能源低碳轉型發展行動方案》,加快推動能源產業碳減排,持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。大力推動新能源發展,重點推進整縣屋頂光伏試點建設,加快推進百萬千瓦風電基地、千萬平米地熱供暖示范區建設,力爭2022年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450萬千瓦左右,新增地熱能供暖能力1200萬平方米。加快推進“陜電入豫”工程,建立工作專班,加強與國家相關部門及陜西方面溝通協調,力爭陜電入豫工程2022年底前獲得核準。
(二)深入開展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
一是積極推動產業機構深度調整。堅決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,依法依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程產能,推進傳統產業集群綠色低碳化改造。二是加速推進能源清潔低碳高效發展。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,堅持“增氣減煤”同步,有序推進清潔能源替代,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,因地制宜推進清潔取暖。三是提升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水平。深化測土配方施肥工作,推廣新產品新技術新機具,推進技術集成創新和服務機制創新,加強選肥施肥全過程技術指導。力爭2022年建立起覆蓋全省的主要糧食作物科學施肥技術服務體系,逐步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水平,科學合理施用化肥,持續落實化肥減量增效行動。四是突出防治重點,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、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大標志性戰役。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聚焦秋冬季細顆粒物污染治理,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聚焦VOCs、氮氧化物治理,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聚焦路、油、車系統治理,通過精準施策、全力攻堅,推動解決突出大氣環境問題。
(三)繼續強化大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
優化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,加快推進重點鄉(鎮)空氣自動監測站升級改造。加快推進“十四五”全省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監測網絡能力建設。加強全省大氣顆粒物組分、VOCs組分監測和背景站、高山站質量管理和應用。強化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現代化建設,補齊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等監測短板。加快生態環境綜合管理大數據平臺建設,積極共享涉及生態環境的業務數據和視頻數據,加強監測數據在超標預警、重污染天氣管控、分析研判等領域的應用。
(四)著力培養和提升我省本地化科研隊伍
鼓勵高校、科研院所、技術機構等單位積極參與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。督促各地選取本地基礎較好的研究人員和業務骨干參與“一市一策”駐點跟蹤研究工作,充分利用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組人才、儀器和技術優勢,參加國家、省、市相應技術培訓,培養立足當地、央地結合的大氣環境技術人才和科研團隊,提升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可持續技術支撐能力。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功在當代、利在千秋的事業。感謝您的支持,歡迎繼續關心監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。
2022年5月25日
聯系單位: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(應對氣候變化處) 熊飚
聯系電話:0371-66309853;13803895487
郵編:450046
抄送:省政府督查室,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辦公室,洛陽市政府,洛陽市政協。
掃碼申請加入
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